當我們小時候多會被老師打手心 那個時候其實也在建構我們的基模。
建構=基模 腦與教育
研究設計 準實驗設計(quasi-experimental designs)
從研究角度來看,真實驗設計具有嚴謹的控制程序,所以是比較理想的實驗設計,但在從事社會科學的實驗研究時,常需配合現實條件的限制,採用控制較不嚴謹,但施行方便的設計形式;亦就是在實驗中,運用完整的受試者團體,而非隨機將受試者分派於不同之實驗處理或情境的設計,稱之為準實驗研究法。
此種設計能提出有價值的貢獻,但是研究者在作解釋或概括結果時,宜謹慎從事。準實驗設計可以在自然的情境中進行,但是研究者必須明確知道有關研究中所不能控制的因素,並小心考慮這些因素對實驗效果之影響的可能性;如果可能性小,實驗的效果就愈正確,否則就愈不正確。依庫克與坎貝爾(Cook & Compbell,1979)的分析,準實驗設計有許多種,以下5種為最常用的準實驗設計:1.單組實驗後側實驗。2.單組實驗前測後側實驗。 3.未隨機化控制組前測後測設計。4.平衡對抗設計。5.單組時間序列實驗設計。
實驗中最常出現的是 自變項與依變項
自變項是自己會改變的(男生與女生)單因子實驗設計 兩組(雙因子、多因子)是用T檢驗 兩組以上運用 ANOVA 與F檢驗
依變項是隨著自變項改變的項目(結果最簡的的就是考試)
例如: 實驗組 Facebook(態度良表)
對照組 紙本 (態度良表) 再來區分學習態度良表示否有不同
控制變項:每次只變動一個變項
中介變項:中間產生變化但是不會影響,最後的變化
統計量的直在30以下不具有意義
研究架構=研究步驟流程(自變項 中介變項 依變項)放在附錄一開始就有設計可以有利於研究進度,後來再去做可以分析研究是否完整。
研究樣本(變相圖)
使用之研究工具
分析工具(SPSS12.0) 單因子分析 ANOVA F檢定......
你做了什麼實驗 做了什麼分析 做了多少東西 有哪些研究數據 (量化研究)
質化研究 與 量化研究 1.研究架構 2.研究樣本 3.使用工具 是一樣的(4.分析工具 量化才會有)
期刊論文大致上也是一樣
前言 introdution
文獻 Review literture
作業 找出雙因子變因數的論文在對照其是否相關、數位原生、數位移民。
數位原生
數位原生的定義為1980年代以後出生的人,有著跟1980年代以前(也稱為數位移民)不一樣的價值觀和道德觀,他們生長在一個充滿科技的世代,他們習慣同時處理許多事情,所以我們都認為這些學生較不專注,但是他們偏好主動探索,並且很少聽收音機、不看報紙,但是愛看電視、更愛網路,他們不玩單機版的遊戲,99%有手機,常用簡訊,喜歡觸控螢幕、儲存大量音樂,不喜歡接受任何「有線」和電池壽命低於十小時的裝置,喜歡圖像式的說明;像本校數學系教授鄭惟厚出的「看漫畫,學統計」熱賣,就可以看出他們的特色大概是即時性、個別性、互動性、虛擬性、參與性、多元性、控制性。
數位原生代也喜歡掌控自己的東西,又喜歡個別化的事物,希望所有都是即時的,也是互動的;他們可以生活在虛擬和現實之間,而且喜歡參與所有事務,但都參與不久,喜歡集體行動或共同參與,但也喜歡展現自我;他們喜歡自訂步調、有彈性,特別喜歡視覺跟影音,也喜歡探索、更喜歡立即回饋。而他們不喜歡獨自作業、默默承受,及他人主導;不喜歡制式、沒有變化;不喜歡統一規範、一視同仁;不喜歡文字及靜態聽講和延遲回饋。
數位移民
數位移民,像是所有移民一樣,到了新國家要學習適應,要學會當地語言,要尊重本地文化,要瞭解原住民的風俗、習慣,更要入境隨俗。此外還要懂得與原住民溝通,更要讓他們聽得懂你說的話。
在數位國度裡,數位移民難免會說著帶有口音的數位語言,而且內心充滿掙扎,尤其是遇到新的科技或做事的新方法,還是無法擺脫舊思維的移民。數位移民不僅思維與下一代不同,連生活模式都不一樣。諸如:需要操作手冊,甚至上補習班學電腦、學新的軟體;查資料不會立刻上網,可能還要借重字點、百科全書;告訴朋友網站名稱還要打電話;看電子郵件或網路文章還得列印才能閱讀。
「數位移民」與「數位原生」的差異之處為何呢?「數位移民」使用email及電話,使用文字做溝通、喜歡人群;利用電腦網路,但大部分接觸的都還是實體。數位移民要如何運用這些網路程式在教育上呢?「數位原生」平常利用即時通訊做溝通表達,所以「數位移民」可以利用msn,做一對一的即時教學與討論,或是利用msn白板,讓師生可以在同一個畫面上做溝通或是算數,如果是利用msn的群組,就可以用來做即時互動和遠距線上助教群組,做公布欄、討論區或是班級經營。由於「數位原生」喜歡使用視覺圖像的介面,所以「數位移民」可以利用搜尋引擎QUINTURA,就可以訂定新的議題,讓學生來搜尋。「數位原生」也喜歡利用網路社群來做社交活動,像FACEBOOK的餐廳經營,與其禁止學生玩,不如利用此遊戲,讓學生練習成為教育性的活動;或是利用FACEBOOK裡的遊戲,創造屬於自己的心理測驗。他們也喜歡行動學習的方式,所以也可以利用Podcast-ESL Pod的外語網路廣播教材,加強其學習動機。讓學生在搜尋議題資料時,或指定學生做企劃時,可以用Bookmarking,再來是學生喜歡虛實合一的學習環境,而「數位移民」可以讓Second Life建置一個3D的教學環境,圖書館也可以提供讀者服務。
作業:想想求學過程中的一段,事件分析
對於學習英文來說,高職、專科求學過程中英文一直是一門頭痛的科目,不管大考小考多是在忙碌的背誦之下過關,心理面一直想要在這一方面更進一步,所以在找尋女友面也秉持著想要找英文不錯的女生一起用功,雖然有認識國貿的女生英文也不錯,卻因為是女朋友反而不好意思跟他在口頭上練習英文。
問題與省思
1為什麼英文不好,是否有找尋專業的協助
2對於找尋英文方面的協助為什麼要從女朋友方面
3是否有找尋為何無法在女朋友面前敞開胸懷暢談英文
4英文學習方面是否找尋更好的學習方法
2010年12月29日 星期三
2010年12月22日 星期三
12/22 數位研究方法
數位學習典範 parading
文獻探討 Review of Literture
試著去解釋現象的理論,經由驗證成為學理、知識
找出現象規律的理論-定律 (恆久不變)
例如牛頓的地心引力 是由蘋果的掉落發現,再去試著解釋實驗
哥白尼發先天體的運行,地球是繞著太陽跑的。
所以牛頓被愛因斯坦所加以解釋跟轉移 (parading shift)
所文獻探討 就是典範 要把典範加以轉移進化
所以所有科學家 就是在做推翻舊的典範使的舊典範無法解釋這種現象
哈佛大學 gardner 多元智能理論對傳統智力觀點提出挑戰 多元智能的理念明確易懂且具親和性
從一份 paper再去找一另個裡面的資料一直找下去 來證明明章使有用的。
第二章基本有三個架構
Jay Cross當時提出e-learning概念
例如 合作學習的先驅文獻 一定會有
Johnson, D. W., & Johnson, R. T. 合作學習
標題會影響到文獻 過去的研究若是用問卷 那你把它量化 或者過去的研究平台你有更好的或
更換平台,這多可,以拿來研究。
社會學是個課程(運用實用與考試),心理學是動機(態度量表)。
知識結構來說有所謂的交差驗證。
括句子 Ku hn認為"社會科學知識是演化的" (1971,P.26) ----直接引用時必須寫第幾頁
Ku hn對於典範研究的探討提出"社會科學知識是演化的"(1971,p.26)
Ku hn提出典範移轉的概念,根據Ku hn理論典範移轉是"定義",常發生於 " 。"
其中有三點需要注意的要點
盡量不要出現 "我認為" and "筆者認為"
1. 引用別人的文章 中文為 英文最多7個字
如何寫好一篇優質的碩博士論文
補充:孫本初
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
http://www.ntpu.edu.tw/pa/news/93news/attachment/940524/940524-4然而根據國內學找黃光國發表於1983年論文指出典範移轉並非常見於中國社會科學研究
多位學者同意以上論點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業 找出中英為中有三段論點的文章
文獻探討 Review of Literture
試著去解釋現象的理論,經由驗證成為學理、知識
找出現象規律的理論-定律 (恆久不變)
例如牛頓的地心引力 是由蘋果的掉落發現,再去試著解釋實驗
哥白尼發先天體的運行,地球是繞著太陽跑的。
所以牛頓被愛因斯坦所加以解釋跟轉移 (parading shift)
所文獻探討 就是典範 要把典範加以轉移進化
所以所有科學家 就是在做推翻舊的典範使的舊典範無法解釋這種現象
哈佛大學 gardner 多元智能理論對傳統智力觀點提出挑戰 多元智能的理念明確易懂且具親和性
從一份 paper再去找一另個裡面的資料一直找下去 來證明明章使有用的。
第二章基本有三個架構
Jay Cross當時提出e-learning概念
例如 合作學習的先驅文獻 一定會有
Johnson, D. W., & Johnson, R. T. 合作學習
標題會影響到文獻 過去的研究若是用問卷 那你把它量化 或者過去的研究平台你有更好的或
更換平台,這多可,以拿來研究。
社會學是個課程(運用實用與考試),心理學是動機(態度量表)。
知識結構來說有所謂的交差驗證。
括句子 Ku hn認為"社會科學知識是演化的" (1971,P.26) ----直接引用時必須寫第幾頁
Ku hn對於典範研究的探討提出"社會科學知識是演化的"(1971,p.26)
Ku hn提出典範移轉的概念,根據Ku hn理論典範移轉是"定義",常發生於 " 。"
其中有三點需要注意的要點
盡量不要出現 "我認為" and "筆者認為"
1. 引用別人的文章 中文為 英文最多7個字
如何寫好一篇優質的碩博士論文
補充:孫本初
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
http://www.ntpu.edu.tw/pa/news/93news/attachment/940524/940524-4然而根據國內學找黃光國發表於1983年論文指出典範移轉並非常見於中國社會科學研究
多位學者同意以上論點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業 找出中英為中有三段論點的文章
2010年12月8日 星期三
12/8
1.APA格式(林天佑)
2.引用文獻論文寫作是學生的
3.分析論述 "責任"
joy cross 數位學習
數位 數位平台行動學習
學習 認知心理學
好用的線上簡報軟體 140.126.22.3/~u9315072/prezi.rar(單機版)
線上官方網站 http://prezi.com
作業舉例:
海明威說:「年輕時住過巴黎,它會一生跟著你,有如一場可帶走的盛宴。」
下一句話根據自己寫出 贊同或否定 繼續寫下去自己的觀點
舉例張忠謀 的文章找出自己認為的關鍵字 是否贊同或否定
張忠謀-學習生涯有如可帶走的盛宴
https://prezi.com/secure/976e038ad3d0f264259fbb1b3d6417768c46f94c/
我們總認為在學時間才是我們的學習時間,以我個人為例,小學六 年、中學六年、大學四年、加上博碩士五年,算一算也有二十一年的時間待在學校,那我到底在學校學到什麼東西﹖「如果你有幸在年輕時住過巴黎,它會一生跟著 你,有如一場可帶走的盛宴。」這句話可以形容我前後21年的求學生涯。
二年前,我開始動筆寫自傳,參考了很多昔日留下來的資料,以及三十多年前自己寫的博士論文,結果卻發現很多地方看不懂。後來再重翻過去讀的滾瓜爛熟的大學 工程教科書,竟也不太看得懂。當我回顧這幾十年的工作生涯,我發現只有在工作前五年,用得到過去在大學、研究院所學的20-30%,之後的工作生涯,直接 用到的部分幾乎等於零。因此當我說學校生活是「一場可帶走的盛宴」時,指的絕非謀生知識的學習。「一場可帶走的盛宴」這句話出自作家海明威之口,他曾說: 「如果你有幸在年輕時住過巴黎,它會一生跟著你,有如一場可帶走的盛宴。」我想用可以這句話來生動形容,我前後21年的求學生涯。
為什麼我會這樣認為呢﹖我自己分析有三個原因:第一,在學期間是培養求知心最好的時候,換句話,你要把握機會多方面培養興趣,無論是文學、藝術、科學都 行,這就是一種求知心。第二,你必須培養學習的習慣,包括終生學習的習慣。如果年輕人在學期間既沒有培養求知心,又沒有培養學習的習慣,我認為他是在浪費 時間,那麼就算他考試考得再好,教科書背得再熟,我都認為沒有用。第三,培養「思考能力」。
學習只是一種input,如果沒有經過內化(internalize)的過程,去發展出自己的思想,那不叫思考。求知心及學習習慣是兩項基本能力,若沒能 在求學階段及時培養,完全是虛擲光陰。至於思考能力則是更進一步的能力,如果想做些與普通人不同的事,非具備此能力不可。
事實上,普通人常掛在嘴邊的「活到老,學到老」,並非我所認同的終生學習,因為每個人所堅持的終生學習絕非是泛泛的「活到老,學到老」,而是必需具備「有目標」、「有紀律」、「有計畫」三項要素。
終身學習的第一要素─訂定目標
終生學習必須設立長期目標,也可稱做終生目標,同時也要有長則幾年、短則幾天的短期目標。舉例來說,我認為每個人都需定下「一定要能跟得上所屬行業」的終 生目標,不論是醫生、科學家、工程師,都要跟得上該行業的最新潮流。像我自從出校門後,就一直待在半導體業,因此我所立的終生學習目標,就是要跟上半導體 業的發展。當我處在技術的領域,我就要求自己要跟上技術的最新發展,後來轉往業務領域,我的目標就換成要跟上半導體各項業務的發展。
假如你在銀行界工作,能否想像30年、40年前畢業的銀行家,即使是最好學校的畢業生,日常所處理的業務也只不過是存、放款,發行政府公債、賺賺其中的差 價罷了,十分簡單。我在美國做事的前十年,常有人跟我說,銀行家是最容易不過的行業,每天下午3點鐘就可以下班打高爾夫球。然而物換星移,現在銀行業的情 況與過去相較有天攘之別,因為目前錢可以跨地區、跨時區流通,所以銀行業開始受到全球金融的影響,再過幾年,我相信網際網路對銀行業的轉變將造成更大的影 響。倘若你不能隨時跟上最新發展,我看你的不用10年、15年,就會面臨失業的危險,而身處科技、工程領域的人,職業壽命更短。
我踏出校門時,根本不認識Transistor(電晶體)這個字,這不是因為我無知,事實上當時很少人了解電晶體。但是過不了幾年,情況丕變,很多人全都 知道電晶體的存在,可見知識是以很快的速度前進,如果無法與時俱進,就只有等著失業的份。因此,人人都該抱持職業壽命目標是:「無論身處何種行業,都要跟 上潮流」。
至於短期目標,範圍則大得多,因為它可以是興趣,也可以與工作職務的調動相結合。當一個工程、技術、或研發的人才,被拔擢成為經理人時,他開始需要涉獵財 務、行銷等其他相關知識,如果原本沒有這些知識基礎,就要盡快設立短期目標,在未來半年內盡量地學習。這是必要的學習階段,倘若不這樣做,新職務可能無法 得到完全發揮,這是每個人在工作上可以經常設定的短期目標。
提到興趣,以我本身為例,有一次我無意間發現,法王路易十四與清朝的康熙皇帝竟身處同一時代,他們可能不知對方的存在,但二人都同是盛世,因國情不同,導 致後來發展殊異,這引起了我的興趣,因此我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努力研讀兩人的歷史。而在音樂方面,我建議對馬勒音樂有興趣的人,可以把馬勒的其他曲目也拿來 聽一聽,只要是有音樂底子的人,不消幾個月就可成為專家,因為馬勒的作品並不多,不像貝多芬,至少要2年的時間才夠。以上所指的是業餘的興趣。如果你對小 說有興趣,也可以針對某個時代、某個小說家的作品,從事短期的研究。
我個人回到台灣已經14年,由於在美國住了30多年,雖然平日喜歡閱讀中文書報,一時之間對久違的中國社會仍然無法全盤認識,我心想既然要回來做事,就一 定要深入了解,於是我立了一個短期目標:要在2年內充份了解台灣的政治及經濟。後來發現,我的野心實在太大了,二年的時間根本不夠,我就把時間延長3年, 但是直到現在,我對台灣的政治及經濟還是不太了解,這項短期目標就變成我的終生目標。
終身學習的第二要素─有紀律
終生學習的第二個要素是「紀律」,也就是你對學習要下決心,決定要花多少時間來從事終生學習,因為學習是一件相當嚴肅的事情。以聆聽為例,其實傾聽別人講 話也是一種學習。聆聽的要訣首先要「專心」,我在交大授課時,曾用一小時專門闡述「專心聽」的技巧及重要性。一般人的觀念是大家要盡力培養口才,卻忽略了 聽的能力對一個人的發展,比講的能力更重要。根據我的經驗,如果聽者能完全了解講者所說的內容,那他聽的效率是100%,可是大部分人的效率卻連50%都 達不到。
想藉由聆聽得到學習效果,第一個必要條件是專心聽以提高聽的效率,第二個重點則在於你是否能將聽到的內容,經過內化(Internalized)的過程。 我隨身攜帶一本小記事簿,這是我的學習工具之一,每當我聽到一些好觀念及資訊,一定隨手紀錄下來。本子的大小需要講究,太大太小都不恰當。這樣做的好處很 多,譬如為了知己知彼,我十分注意客戶的財務報表,資料來源很多,因為所有美國上市公司都會對外提供財務報表,另外也可以從Wall Street Journal得到相關訊息,但是這些資料,如果你沒有真正記下來,沒有經過消化,還是沒有用。我有一本標準型筆記本,我在家看財務報表時,一看到重點就 趕快記在筆記本,之後每個月或二週溫習一次,就像溫習教科書一樣,這就是internalize的過程。當然你不可能百分之百記得全部的內容,可是你一定 不會漏掉重點--例如客戶是不是要垮台了﹖還是成長得很快﹖這你絕對會記得。有時當我與客戶談話時,他們往往很驚奇為何我知道這麼多事,我就跟他們說,這 些都是公開資訊(public information),只是別人沒有注意到罷了。
終生學習必須有紀律、花時間、嚴肅看待。好的終生學習,絕對會影響生活習慣,我就是最好的例子。我每天會盡可能看書2小時,閱讀的內容可以是與工作相關的 資料,或是客戶的財務報告,也可以做純興趣的閱讀。像我閱讀清朝、法國的歷史,聽聽馬勒的音樂,年輕時每天花4小時,現在年紀大了,只花2小時,周六、周 日兩天加起來也有8、9個小時用在看書、聽音樂。這樣一來自然不熱衷應酬,因為有更具樂趣的事情可做。至於運動,我覺得打爾夫球的運動效率不高,不如每天 在跑步機上跑步半小時,這是最高效率的運動,運動量相可抵高爾夫球的好幾倍,可見終生學習的紀律真的會影響一個人的生活習慣。
終身學習的第三要素─有計畫
終身學習的最後一個要素就是要有計畫,學習如果沒有計劃就會事倍功半。所謂的計劃是先設定你的長、短期目標,你要看什麼書、讀什麼雜誌、報紙,或是要跟誰 說話都要有計劃。尤其是跟誰講話一定要想清楚,因為生活習慣也跟平常接觸的人具有密切關係,會決定你的交友圈,因此對要認識哪些人也要訂出一個方向。像我 對經濟、趨勢的議題一直有濃厚興趣,因此交往的朋友常是學術界、經濟界人士。不過跟這些專業人士交往前,自己要先打好基礎,不然彼此的談話很難出現交集, 也就毫無樂趣可言。至於認識這些人的方法,是先打聽好這些人出現的場合,找機會跟他們認識。
根據我跟一些經濟學家互動的經驗,常發現報紙上對一些國際知名經濟學家的言論報導常有出錯之處。為什麼我能發現﹖因為我有興趣,平常多有涉獵。
此外,回學校充電也是必要的,即使很忙,每年也應抽出一、二個星期到學校聽課,即使不是正式的上課,也可多參加研討會,一年五到十次,聽的時候要嚴肅地做筆記,才能學到東西。
總之,學校是培養求知心、學習習慣及思考能力的地方,但從另一個角度思考,一個人並不需要進大學,更不需要進研究所才能培養出這些能力。我們常看到一些從 學校半途出家的人依然能做出一番大事,而且他的思想、學問比接受正常教育的人來得好,這是因為他們擁有良好的終生學習習慣。
2.引用文獻論文寫作是學生的
3.分析論述 "責任"
joy cross 數位學習
數位 數位平台行動學習
學習 認知心理學
好用的線上簡報軟體 140.126.22.3/~u9315072/prezi.rar(單機版)
線上官方網站 http://prezi.com
作業舉例:
海明威說:「年輕時住過巴黎,它會一生跟著你,有如一場可帶走的盛宴。」
下一句話根據自己寫出 贊同或否定 繼續寫下去自己的觀點
舉例張忠謀 的文章找出自己認為的關鍵字 是否贊同或否定
張忠謀-學習生涯有如可帶走的盛宴
https://prezi.com/secure/976e038ad3d0f264259fbb1b3d6417768c46f94c/
我們總認為在學時間才是我們的學習時間,以我個人為例,小學六 年、中學六年、大學四年、加上博碩士五年,算一算也有二十一年的時間待在學校,那我到底在學校學到什麼東西﹖「如果你有幸在年輕時住過巴黎,它會一生跟著 你,有如一場可帶走的盛宴。」這句話可以形容我前後21年的求學生涯。
二年前,我開始動筆寫自傳,參考了很多昔日留下來的資料,以及三十多年前自己寫的博士論文,結果卻發現很多地方看不懂。後來再重翻過去讀的滾瓜爛熟的大學 工程教科書,竟也不太看得懂。當我回顧這幾十年的工作生涯,我發現只有在工作前五年,用得到過去在大學、研究院所學的20-30%,之後的工作生涯,直接 用到的部分幾乎等於零。因此當我說學校生活是「一場可帶走的盛宴」時,指的絕非謀生知識的學習。「一場可帶走的盛宴」這句話出自作家海明威之口,他曾說: 「如果你有幸在年輕時住過巴黎,它會一生跟著你,有如一場可帶走的盛宴。」我想用可以這句話來生動形容,我前後21年的求學生涯。
為什麼我會這樣認為呢﹖我自己分析有三個原因:第一,在學期間是培養求知心最好的時候,換句話,你要把握機會多方面培養興趣,無論是文學、藝術、科學都 行,這就是一種求知心。第二,你必須培養學習的習慣,包括終生學習的習慣。如果年輕人在學期間既沒有培養求知心,又沒有培養學習的習慣,我認為他是在浪費 時間,那麼就算他考試考得再好,教科書背得再熟,我都認為沒有用。第三,培養「思考能力」。
學習只是一種input,如果沒有經過內化(internalize)的過程,去發展出自己的思想,那不叫思考。求知心及學習習慣是兩項基本能力,若沒能 在求學階段及時培養,完全是虛擲光陰。至於思考能力則是更進一步的能力,如果想做些與普通人不同的事,非具備此能力不可。
事實上,普通人常掛在嘴邊的「活到老,學到老」,並非我所認同的終生學習,因為每個人所堅持的終生學習絕非是泛泛的「活到老,學到老」,而是必需具備「有目標」、「有紀律」、「有計畫」三項要素。
終身學習的第一要素─訂定目標
終生學習必須設立長期目標,也可稱做終生目標,同時也要有長則幾年、短則幾天的短期目標。舉例來說,我認為每個人都需定下「一定要能跟得上所屬行業」的終 生目標,不論是醫生、科學家、工程師,都要跟得上該行業的最新潮流。像我自從出校門後,就一直待在半導體業,因此我所立的終生學習目標,就是要跟上半導體 業的發展。當我處在技術的領域,我就要求自己要跟上技術的最新發展,後來轉往業務領域,我的目標就換成要跟上半導體各項業務的發展。
假如你在銀行界工作,能否想像30年、40年前畢業的銀行家,即使是最好學校的畢業生,日常所處理的業務也只不過是存、放款,發行政府公債、賺賺其中的差 價罷了,十分簡單。我在美國做事的前十年,常有人跟我說,銀行家是最容易不過的行業,每天下午3點鐘就可以下班打高爾夫球。然而物換星移,現在銀行業的情 況與過去相較有天攘之別,因為目前錢可以跨地區、跨時區流通,所以銀行業開始受到全球金融的影響,再過幾年,我相信網際網路對銀行業的轉變將造成更大的影 響。倘若你不能隨時跟上最新發展,我看你的不用10年、15年,就會面臨失業的危險,而身處科技、工程領域的人,職業壽命更短。
我踏出校門時,根本不認識Transistor(電晶體)這個字,這不是因為我無知,事實上當時很少人了解電晶體。但是過不了幾年,情況丕變,很多人全都 知道電晶體的存在,可見知識是以很快的速度前進,如果無法與時俱進,就只有等著失業的份。因此,人人都該抱持職業壽命目標是:「無論身處何種行業,都要跟 上潮流」。
至於短期目標,範圍則大得多,因為它可以是興趣,也可以與工作職務的調動相結合。當一個工程、技術、或研發的人才,被拔擢成為經理人時,他開始需要涉獵財 務、行銷等其他相關知識,如果原本沒有這些知識基礎,就要盡快設立短期目標,在未來半年內盡量地學習。這是必要的學習階段,倘若不這樣做,新職務可能無法 得到完全發揮,這是每個人在工作上可以經常設定的短期目標。
提到興趣,以我本身為例,有一次我無意間發現,法王路易十四與清朝的康熙皇帝竟身處同一時代,他們可能不知對方的存在,但二人都同是盛世,因國情不同,導 致後來發展殊異,這引起了我的興趣,因此我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努力研讀兩人的歷史。而在音樂方面,我建議對馬勒音樂有興趣的人,可以把馬勒的其他曲目也拿來 聽一聽,只要是有音樂底子的人,不消幾個月就可成為專家,因為馬勒的作品並不多,不像貝多芬,至少要2年的時間才夠。以上所指的是業餘的興趣。如果你對小 說有興趣,也可以針對某個時代、某個小說家的作品,從事短期的研究。
我個人回到台灣已經14年,由於在美國住了30多年,雖然平日喜歡閱讀中文書報,一時之間對久違的中國社會仍然無法全盤認識,我心想既然要回來做事,就一 定要深入了解,於是我立了一個短期目標:要在2年內充份了解台灣的政治及經濟。後來發現,我的野心實在太大了,二年的時間根本不夠,我就把時間延長3年, 但是直到現在,我對台灣的政治及經濟還是不太了解,這項短期目標就變成我的終生目標。
終身學習的第二要素─有紀律
終生學習的第二個要素是「紀律」,也就是你對學習要下決心,決定要花多少時間來從事終生學習,因為學習是一件相當嚴肅的事情。以聆聽為例,其實傾聽別人講 話也是一種學習。聆聽的要訣首先要「專心」,我在交大授課時,曾用一小時專門闡述「專心聽」的技巧及重要性。一般人的觀念是大家要盡力培養口才,卻忽略了 聽的能力對一個人的發展,比講的能力更重要。根據我的經驗,如果聽者能完全了解講者所說的內容,那他聽的效率是100%,可是大部分人的效率卻連50%都 達不到。
想藉由聆聽得到學習效果,第一個必要條件是專心聽以提高聽的效率,第二個重點則在於你是否能將聽到的內容,經過內化(Internalized)的過程。 我隨身攜帶一本小記事簿,這是我的學習工具之一,每當我聽到一些好觀念及資訊,一定隨手紀錄下來。本子的大小需要講究,太大太小都不恰當。這樣做的好處很 多,譬如為了知己知彼,我十分注意客戶的財務報表,資料來源很多,因為所有美國上市公司都會對外提供財務報表,另外也可以從Wall Street Journal得到相關訊息,但是這些資料,如果你沒有真正記下來,沒有經過消化,還是沒有用。我有一本標準型筆記本,我在家看財務報表時,一看到重點就 趕快記在筆記本,之後每個月或二週溫習一次,就像溫習教科書一樣,這就是internalize的過程。當然你不可能百分之百記得全部的內容,可是你一定 不會漏掉重點--例如客戶是不是要垮台了﹖還是成長得很快﹖這你絕對會記得。有時當我與客戶談話時,他們往往很驚奇為何我知道這麼多事,我就跟他們說,這 些都是公開資訊(public information),只是別人沒有注意到罷了。
終生學習必須有紀律、花時間、嚴肅看待。好的終生學習,絕對會影響生活習慣,我就是最好的例子。我每天會盡可能看書2小時,閱讀的內容可以是與工作相關的 資料,或是客戶的財務報告,也可以做純興趣的閱讀。像我閱讀清朝、法國的歷史,聽聽馬勒的音樂,年輕時每天花4小時,現在年紀大了,只花2小時,周六、周 日兩天加起來也有8、9個小時用在看書、聽音樂。這樣一來自然不熱衷應酬,因為有更具樂趣的事情可做。至於運動,我覺得打爾夫球的運動效率不高,不如每天 在跑步機上跑步半小時,這是最高效率的運動,運動量相可抵高爾夫球的好幾倍,可見終生學習的紀律真的會影響一個人的生活習慣。
終身學習的第三要素─有計畫
終身學習的最後一個要素就是要有計畫,學習如果沒有計劃就會事倍功半。所謂的計劃是先設定你的長、短期目標,你要看什麼書、讀什麼雜誌、報紙,或是要跟誰 說話都要有計劃。尤其是跟誰講話一定要想清楚,因為生活習慣也跟平常接觸的人具有密切關係,會決定你的交友圈,因此對要認識哪些人也要訂出一個方向。像我 對經濟、趨勢的議題一直有濃厚興趣,因此交往的朋友常是學術界、經濟界人士。不過跟這些專業人士交往前,自己要先打好基礎,不然彼此的談話很難出現交集, 也就毫無樂趣可言。至於認識這些人的方法,是先打聽好這些人出現的場合,找機會跟他們認識。
根據我跟一些經濟學家互動的經驗,常發現報紙上對一些國際知名經濟學家的言論報導常有出錯之處。為什麼我能發現﹖因為我有興趣,平常多有涉獵。
此外,回學校充電也是必要的,即使很忙,每年也應抽出一、二個星期到學校聽課,即使不是正式的上課,也可多參加研討會,一年五到十次,聽的時候要嚴肅地做筆記,才能學到東西。
總之,學校是培養求知心、學習習慣及思考能力的地方,但從另一個角度思考,一個人並不需要進大學,更不需要進研究所才能培養出這些能力。我們常看到一些從 學校半途出家的人依然能做出一番大事,而且他的思想、學問比接受正常教育的人來得好,這是因為他們擁有良好的終生學習習慣。
2010年11月28日 星期日
11/24
找尋一篇好 papers
前言 研究背景 研究動機
主觀研究 三段論
用FACEBOOK 建構社區網路社群粉絲團參予度研究
題目:關鍵字寫出名詞
例如:電腦支援合作學習因數概念學習之研究
這時就可以把題目的關鍵字舉例說明
第二步就是研究目的
前言(Introduction)
文獻探討(Review Literature)
研究設計(Research Desigh)
研究發現(Research Finding)
研究結論(Research Conclusion)
參考文獻(Conference)
研究背景:提出支持自己論文的相關有利文獻。
研究動機:對於自己發現觀點提出改進或建議的新方案。
前言:自己論文中的關鍵文句與所提的相關論點集合體 = "超強創意論文題目"。
研究假設:研究者對於所研究的論點提出可能的解答,可以利用"虛無假設"先設定事件是不可
能發生在進行假設推翻。這樣較不會發生"最後被教授問倒-打槍情況"。
能發生在進行假設推翻。這樣較不會發生"最後被教授問倒-打槍情況"。
但是如果假設可以容易發生第一、二類錯誤,所以常常用虛無假設先假設教材是沒有效的再去推翻無效的假設。
研究假定:排除不相關的變項
研究範圍:簡單來說就是自己想做的研究,"能做到的"。
研究限制:就是研究中的例外"自己不想做的,做不到的"。例如本研究有以下限制,創造力的研究運用量表測試
研究限制:就是本研究所做不到的、不想做的地方。
名詞解釋:有分為操作型定義與概念型定義。
回家作業舉出關鍵字重新排列-該論文的題目順序
作業:
題目一:試著把論文題目進行關鍵字修改,使其更具意義。
例如:1.情境文字的文圖轉碼過程對景別之圖像解釋差異研究
情境文字轉換景別之圖像透過文圖轉換過程解釋其差異性
2.建置一個數位遊戲式學習系統以促進能源教育之學習動機及自我覺知
建立情境式數位學習學習以促進節能教育學習動機與自我覺知
題目二:根據別人優良的論文 探討其架構是否合乎以上所提之架構
題目三:余英時 http://www.pac.nctu.edu.tw/Homework/ 看文章找關鍵字
1.「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其中一個最顯著的「幾希」便是永不息止地在生 命中建構價值和意義。
2. 人的特徵在於同時具有時間的深度感和空間的廣度感。
3. 分歧和衝突反而是文化有生命力的表現,可以產生調節和再創造的作用。
4. 在一個完全封閉的社會中,無論是極權型還是神權型,它則寸步難行。
5. 歷史意識卻很容易在開放的社會中散失,因為威脅和利誘是它的最可怕的敵人。
「國家的菁英原來是這麼無法信任」,而對知識分子產生信任危機;更嚴
http://www.wretch.cc/blog/HelenaR/2391351 文章\BY 鄒景平
題目一:試著把論文題目進行關鍵字修改,使其更具意義。
例如:1.情境文字的文圖轉碼過程對景別之圖像解釋差異研究
情境文字轉換景別之圖像透過文圖轉換過程解釋其差異性
2.建置一個數位遊戲式學習系統以促進能源教育之學習動機及自我覺知
建立情境式數位學習學習以促進節能教育學習動機與自我覺知
題目二:根據別人優良的論文 探討其架構是否合乎以上所提之架構
題目三:余英時 http://www.pac.nctu.edu.tw/Homework/ 看文章找關鍵字
1.「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其中一個最顯著的「幾希」便是永不息止地在生 命中建構價值和意義。
2. 人的特徵在於同時具有時間的深度感和空間的廣度感。
3. 分歧和衝突反而是文化有生命力的表現,可以產生調節和再創造的作用。
4. 在一個完全封閉的社會中,無論是極權型還是神權型,它則寸步難行。
5. 歷史意識卻很容易在開放的社會中散失,因為威脅和利誘是它的最可怕的敵人。
「國家的菁英原來是這麼無法信任」,而對知識分子產生信任危機;更嚴
王汎森:知識分子 別讓Google取代
1. 重的是,知識分子自我邊緣化,大家不再期許自己是知識分子,各界應關注。
題目四:探討 jay cross 大師的e-learning學習理論。http://www.wretch.cc/blog/HelenaR/2391351 文章\BY 鄒景平
11/17
很多次樣本平均數這時候母群的平均數會在所有樣本平均數的中間裡面(例如:母群範圍1-10,平均數為5.5,樣本平均數會在1-10之間。)
平均數的考驗(Test) 1 – 10 例如 抽取五個數字其樣本平均數為8 又可能為同母群抽出,但若為8.2不可能為同一母群 1-10 抽五個數平均值最高為8
兩個母群 兩個樣本 找出屬於哪一個種類的錯誤A或B類
單因子分析:兩個樣本是否為同一母群
班級為40個人的態度良表 最低分為1分 最高分為5分
ANOVA 組區間為組別-1(每一組的區間有幾個)
自由度為數量-1(最後一個的自由度為 0 )
顯著性P值:推論發生錯誤的機率(第一類錯誤的機率)
(假設發生錯誤的機率;例 <0.05;錯誤率為<5% 正確率>95%;
則推論測試組為同一母群的機率>95%)
獨立樣本檢定:顯著式(雙尾檢定) 表示 左右/2 為上限與下限的機率。
T檢定-平均差異數檢定
(1)使用時機:
A 獨立樣本T檢定:比較單一樣本中,平均值與某一定值間之差異。
B 成對樣本T檢定:比較兩組樣本的平均值間是否存在差異。
(2)前提假設:
A 虛無假設:H0:μ1=μ2,即兩母體平均數相同。
B 對立假設:H1:μ1≠μ2,即兩母體平均數不相同。
è若H1:μ1≠μ2時,需進行「雙尾檢定」;若H1:μ1>μ2或μ1<μ2時,則進行「雙尾檢
定」。C T檢定的結果不是拒絕H0,就是接受H0。在檢定時可能會犯兩種錯誤: 當H0
應該要被接受時,卻被推翻;當H0 應該被推翻時,卻被接受。
(3)有時候得到的T值會是極端值,比在P值得到的更為極端。例如在95%的信賴區間上,
(3)有時候得到的T值會是極端值,比在P值得到的更為極端。例如在95%的信賴區間上,
若P值小於0.05,則會推翻H0;在99%的信賴區間上,若P值小於0.01,則會推翻H0虛
無假設。
實驗 運用亂數 INT(RAND()*5+1);INT(RAND()*3+2) 兩組不同的母群取得樣本30個
做分析時(ANOVA)發現 ,因母群的差異使得顯著性變化為0.00由此可以證實不為相同母群。
顯著性差異(significance level),當數據之間具有了顯著性差異,就說明參與比對的數據不是來自於同一總體(Population),而是來自於具有差異的兩個不同總體,這種差異可能因參與比對的數據是來自不同實驗對象的。
顯著性差異是一種有量度的或然性評價。比如,我們說A、B兩數據在.05水平上具備顯著性差異,這是說兩組數據具備顯著性差異的可能性為95%。兩個數據所代表的樣本還有5%的可能性是沒有差異的。這5%的差異是由於隨機誤差造成的。
顯著性:發生機率多大。
希望正確率是99.5%,所以就是0.05的誤差。
希望正確率是99.5%,所以就是0.05的誤差。
希望正確率是99%,所以所以就是 0.01的誤差。
理論上我們這次做的不應該有顯著性
顯著性用來推論發生錯誤的機率。推論又叫假設(hypothesis),發生錯誤的機率是小於0.05(有顯著)。所以是對的。
如果大於.05,就代表他們發現錯誤的機率是一樣的,你就不能說他們是不一樣的(沒有顯著)。
95% p<0.05*
99% p<0.01**
99.9% p <0.001***
例1:
一班30人次的問卷量表,量表分數最低1分,最高5分。共三組(90人)。
其自由度(df)=89,即
組間=2(3組-1組)
組內=89(90人-1人)
df=89-2=87
一班30人次的問卷量表,量表分數最低1分,最高5分。共三組(90人)。
其自由度(df)=89,即
組間=2(3組-1組)
組內=89(90人-1人)
df=89-2=87
同一母群產生的值,其顯著性(p:推論發生錯誤的機率),只針對第一類型錯誤作觀察。
假設三組其中有人為不同母群產生,看p值,如<0.05 ,則發生錯誤的機率<5%,正確率>95%,則表示沒有顯著差異,即三組為同一母群的數值。
如果 改變第三組資料,將分數1.2置換成較高分的4.5則得到以下數據
用anova找出有顯著性(<0.05)差異最大的兩組為 VAR00005(.001) 和 VAR00010(.943)
利用單一樣本t檢定找出第三組和第一二組差別時,得到以下數據
<1.3組>
ANOVA | ||||||
平方和 | 自由度 | 平均平方和 | F | 顯著性 | ||
VAR00002 | 組間 | 7.022 | 2 | 3.511 | 2.471 | .090 |
組內 | 123.600 | 87 | 1.421 | |||
總和 | 130.622 | 89 | ||||
VAR00003 | 組間 | 8.467 | 2 | 4.233 | 2.913 | .060 |
組內 | 126.433 | 87 | 1.453 | |||
總和 | 134.900 | 89 | ||||
VAR00004 | 組間 | 5.422 | 2 | 2.711 | 2.454 | .092 |
組內 | 96.133 | 87 | 1.105 | |||
總和 | 101.556 | 89 | ||||
VAR00005 | 組間 | 16.022 | 2 | 8.011 | 7.175 | .001 |
組內 | 97.133 | 87 | 1.116 | |||
總和 | 113.156 | 89 | ||||
VAR00006 | 組間 | 17.222 | 2 | 8.611 | 5.785 | .004 |
組內 | 129.500 | 87 | 1.489 | |||
總和 | 146.722 | 89 | ||||
VAR00007 | 組間 | 1.800 | 2 | .900 | .731 | .484 |
組內 | 107.100 | 87 | 1.231 | |||
總和 | 108.900 | 89 | ||||
VAR00008 | 組間 | 12.289 | 2 | 6.144 | 4.277 | .017 |
組內 | 125.000 | 87 | 1.437 | |||
總和 | 137.289 | 89 | ||||
VAR00009 | 組間 | 4.467 | 2 | 2.233 | 1.834 | .166 |
組內 | 105.933 | 87 | 1.218 | |||
總和 | 110.400 | 89 | ||||
VAR00010 | 組間 | .156 | 2 | .078 | .059 | .943 |
組內 | 114.333 | 87 | 1.314 | |||
總和 | 114.489 | 89 | ||||
VAR00011 | 組間 | 7.800 | 2 | 3.900 | 3.512 | .034 |
組內 總和 | 96.600 104.400 | 87 89 | 1.110 | |||
用anova找出有顯著性(<0.05)差異最大的兩組為 VAR00005(.001) 和 VAR00010(.943)
利用單一樣本t檢定找出第三組和第一二組差別時,得到以下數據
<1.3組>
組別統計量 | ||||||
VAR00001 | 個數 | 平均數 | 標準差 | 平均數的標準誤 | ||
VAR00005 | dimension1 | 1.00 | 30 | 2.6667 | 1.24106 | .22659 |
3.00 | 30 | 3.7000 | .91539 | .16713 | ||
VAR00010 | dimension1 | 1.00 3.00 | 30 30 | 3.3000 3.3333 | 1.26355 .92227 | .23069 .16838 |
獨立樣本檢定 | ||||||
變異數相等的 Levene 檢定 | 平均數相等的 t 檢定 | |||||
F 檢定 | 顯著性 | t | 自由度 | 顯著性 (雙尾) | ||
VAR00005 | 假設變異數相等 | 5.169 | .027 | -3.670 | 58 | .001 |
不假設變異數相等 | -3.670 | 53.348 | .001 | |||
VAR00010 | 假設變異數相等 不假設變異數相等 | 4.859 | .031 | -.117 -.117 | 58 53.069 | .907 .908 |
獨立樣本檢定 | |||||
平均數相等的 t 檢定 | |||||
平均差異 | 標準誤差異 | 差異的 95% 信賴區間 | |||
下界 | 上界 | ||||
VAR00005 | 假設變異數相等 | -1.03333 | .28155 | -1.59692 | -.46974 |
不假設變異數相等 | -1.03333 | .28155 | -1.59797 | -.46870 | |
VAR00010 | 假設變異數相等 不假設變異數相等 | -.03333 -.03333 | .28561 .28561 | -.60504 -.60617 | .53837 .53950 |
<2.3組>
4.比較t檢定報表之不同,得到
組別統計量 | ||||||
VAR00001 | 個數 | 平均數 | 標準差 | 平均數的標準誤 | ||
VAR00005 | dimension1 | 2.00 | 30 | 3.1667 | .98553 | .17993 |
3.00 | 30 | 3.7000 | .91539 | .16713 | ||
VAR00010 | dimension1 | 2.00 3.00 | 30 30 | 3.2333 3.3333 | 1.22287 .92227 | .22326 .16838 |
獨立樣本檢定 | ||||||
變異數相等的 Levene 檢定 | 平均數相等的 t 檢定 | |||||
F 檢定 | 顯著性 | t | 自由度 | 顯著性 (雙尾) | ||
VAR00005 | 假設變異數相等 | .022 | .882 | -2.172 | 58 | .034 |
不假設變異數相等 | -2.172 | 57.687 | .034 | |||
VAR00010 | 假設變異數相等 不假設變異數相等 | 2.426 | .125 | -.358 -.358 | 58 53.926 | .722 .722 |
獨立樣本檢定 | |||||
平均數相等的 t 檢定 | |||||
平均差異 | 標準誤差異 | 差異的 95% 信賴區間 | |||
下界 | 上界 | ||||
VAR00005 | 假設變異數相等 | -.53333 | .24557 | -1.02490 | -.04176 |
不假設變異數相等 | -.53333 | .24557 | -1.02496 | -.04171 | |
VAR00010 | 假設變異數相等 不假設變異數相等 | -.10000 -.10000 | .27964 .27964 | -.65976 -.66066 | .45976 .46066 |
4.比較t檢定報表之不同,得到
*第三組的平均數,不論是 VAR00005 或 VAR00010,皆高於第一、二組。
訂閱:
文章 (Atom)